文字的本質……
研讀書目: 《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──給石頭的情書》
作者: 葉輝(作家、詩人)
導讀: 葉輝(作家、詩人)
整理: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

給似曾相識的○

若非作家現身說法,也不知道《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》的名字有這般由來:「舊的報紙是很薄的,只兩三張紙,可以讀上兩三小時,現在的是厚了,分作ABCD疊,但調查告訴我們,閱讀時間卻由45分鐘急促跌至15分鐘。」余生也晚,只見過故紙,卻未得見葉輝形容「看完一份再到報攤換另一份報紙」的情狀。需知今日讀者,「看」報只為談資,「讀」報非為享受。讀報的你也不妨自問是否神心?

最理想的報刊作品?

葉輝以體育記者入行,歷任編輯至報館社長。2002年,他離開工作廿多年的媒體機構,此前已目睹報業作為文藝實驗場的老好日子,已然消逝。的確退休至今,葉輝雖仍馳騁於各報格子,但所寫文章都以文化研究與通識話題為主,時下編輯讀者只要求實用的議論文字,似乎都不需要昔日副刊所包容、呼應時代文化思潮,且情懷與個性兼備的文藝作品,這卻是葉輝心中最理想的報刊作品。是以《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》的誕生,可謂難得。事緣《文匯報‧采風》責編在一次講座,聽到葉輝談及舊時報刊,於是邀其為專欄供稿。這些抒情散文,遂在一張定位報紙安身立命,得以結集。

這些文章以書信體寫成,每次都寄給「親愛的○」。大家都問○是何許人也,詩人飲江亦開玩笑寫「一個像葉輝叔叔/整天○呀○呀的詩人」。或如葉輝在書序所言,○很多時是一塊石頭,可能是電影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亡父懷中故石,也可能是《紅樓夢》中空空道人遇見的那塊女媧棄石,亦說不定是與已故波蘭詩人辛波絲卡對話的石。無論怎樣,書中收入作者五十九封信,○雖然沒回過一篇,似乎默默記住作者的話了。

超越時空的經驗與情懷

這些話,看似沒有統一話題,有時從卡夫卡的彈珠「閃回」至有關父親的模糊記憶,有時從昆蟲的菲洛蒙聯想到詩人的愛情宿命,有時是從生活細節引發記憶深處的場景。其實它的主題,可能是時間:文字不單是為了應付眼前所需,非關上班考試,它也可以超越時空所限,整理個人經驗、感情與記憶,使日復日的空白生活,添上幾分意義以至重要性。又或許,其實沒有主題,假使經驗與情懷對你來說,是一件毫不重要的事情,那本質不過是一種抒情而已。

葉輝簡介

香港作家、詩人,另有筆名葉彤、鯨鯨等,曾任職記者、編輯、翻譯、報社社長,先後參與《羅盤》、《秋螢》、《詩潮》、《小說風》等文學雜誌編輯工作,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獎項。近作有《Kairos:身體、房子及其他》、《Metaxy:中間詩學的誕生》,並與也斯、鄭政恆合編《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•小說卷》。



香港文學讀書會

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定期舉辦「香港文學讀書會」,透過聚會研讀討論香港文學作品,推動香港文學研究發展。
網址:www.ied.edu.hk/rccll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