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小說韓國風行

金庸《神雕俠侶》韓譯版。

研讀題目: 中韓文學互動下韓國的香港文學研究與翻譯
導讀: 朴宰雨教授(韓國外國語大學中國學部教授)
整理: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

在韓國,「香港」的形象如何?韓國人喜歡用「香港」一詞來比喻,例如想給人最愉快的體驗時,會說「我要把你送到香港」。在一般韓國人心目中,香港是「維多利亞港碧海上的摩天樓」、「購物天國」、「金融中心」,至於文化與文學則相對陌生。不過,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」這句話,在韓國也很容易聽到。

古龍梁羽生作品大量韓譯

看香港嶺南大學許旭筠主編的《香港文學外譯書目》,大概可知香港文學在韓國的翻譯情況。

1986年,金庸的《射鵰英雄傳》、《神鵰俠侶》、《倚天屠龍記》以《英雄門》第一部、第二部、第三部的名稱翻譯出版並大力推廣,受廣泛讀者空前歡迎,一時流行於全韓國。後來金庸的其他武俠小說也陸續韓譯出版,並影響到梁羽生與古龍的武俠作品大量韓譯。

大眾文學或嚴肅文學的翻譯則不多。徐速的《星星、月亮、太陽》1987年翻譯出版,《櫻子姑娘》在1992年翻譯出版。以小說《霸王別姬》成名的李碧華,她創作的《川島芳子》在1992年首先韓譯出版,《霸王別姬》得力於同名電影的人氣,接而在1993年韓譯出版,1996年《胭脂扣》也韓譯出版。還有,張小嫻的《麵包樹上的女人》也在1998年韓譯出版。

學術研究方面,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,韓國學界對「香港文學」的概念模糊,現在則對「香港文學」有了清楚認識。

許世旭1982年出版《中國現代文學論》時,除了中國大陸文學之外,只提到「台灣文學」和「海外華人文學」。到了1999年他編撰《中國現代文學史》,寫到「抗戰文學」時,就設「租借地香港的作家」一小項,提到一些來香港做文學活動的大陸作家,特別對名副其實的「香港作家」黃谷柳作重點介紹。雖然沒有直接說「香港文學」,但已明顯地提出「香港作家」字眼。

到了2003至2004年,金惠俊、柳泳夏、林春城等學者開始寫有關香港文學論文時,便使用了「香港文學」字眼,朴宰雨教授在2006年發表《從邊緣意識走到主體意識:台灣香港文學》,也多次用到「香港文學」這個詞彙。

韓國出版香港文學選集

最近,韓國學界在香港藝發局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的支持下,準備把《香港文學作品選集》(詩歌、小說、散文選集)在韓翻譯出版及推廣。在香港文學研究方面,也有一些中堅與少壯學者出現,並得出值得注目的研究成果。韓國學者編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書裏,「香港文學」也有一席之地。從趨勢看來,「香港文學」在韓國的翻譯、研究及現當代文學史著作中的定位與展望,都是樂觀的。


香港文學讀書會

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定期舉辦「香港文學讀書會」,透過聚會研讀討論香港文學作品,推動香港文學研究發展。
網址:www.ied.edu.hk/rccllc